首页 副刊

为什么华人那么看重人寿保险?

作者:卷舒

在美国生活久了,你可能早就发现一个现象:在各大保险公司的客户构成中,华人的投保率往往远高于其他族裔。尤其是中青年移民家庭,几乎人手一份,甚至早早为孩子也配好了保障。

是我们特别迷信保险吗?是被热情的经纪人“说动”了吗?

其实都不是。保险在华人心中,不仅仅是一份合同,更是一份对家庭的承诺、一种对风险的自觉准备、一套移民生活中必要的“安全系统”。

一、“什么都不怕,就怕留下烂摊子”

华人文化中,对“家”的责任根深蒂固。哪怕人在异国他乡,很多人心中始终有个念头:

“我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还得给家里留条退路。”

不想靠孩子养老,也不想让配偶独自承担经济压力;更怕突发意外后,连一份稳定的保障都没有。

这不是悲观,而是现实感。不是焦虑,而是责任感。

在华人传统观念里,“留一手”不是自私,而是成熟的表现。保险,正是这种思维的自然延伸——不是为了预知风险,而是为了万一有事,家人不至于被生活压垮。

二、“三地家庭”的现实,让我们更需要未雨绸缪

一个典型的华人家庭,往往是这样的配置:

父母在中国,年纪渐长;自己在美国工作,责任沉重;孩子在北美读书,未来规划未定。

一旦家庭主力出事,横跨三国的支援链条极易断裂。

传统的资产方式,如房产、银行存款、退休账户,要么流动性差,要么税负高,要么转移麻烦。而人寿保险的优势,在这种结构下就凸显出来:

✅不受地域限制,理赔到账迅速

✅不经过遗产认证,直接受益

✅不必担心汇款限制或法律干预

可以说,对于“全球化但情感本地化”的华人家庭而言,人寿保险是少数真正具备跨境稳定性的资产形式之一。

三、我们不爱冒险,更喜欢稳扎稳打

华人移民普遍储蓄意识强、风险偏好低,喜欢看得见的积累,不愿轻易碰股票、期权这类高波动资产。

储蓄型保险正好贴合这种心态:收益稳定,不靠运气,还能当作教育金、养老金、应急金,多种用途合一。

不图快,只求稳。这也许不是暴富的路径,却是我们给家人设下的一道安全网。

四、社区里的信任传播,放大了影响力

保险行业有个特别的现象:华人客户之间的口碑效应极强。

一位亲戚投保了,过不了多久,全家族都在打听;一位朋友出险理赔成功,消息很快传遍同乡会微信群;有人成功通过保单为孩子准备了大学基金,自然成了饭桌上的话题。

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倾向于信任“熟人推荐”“经验分享”而不是媒体广告。保险正是在这种社群信任中迅速扎根。

当然,也需要警惕:有些产品被过度美化、有些代理过度承诺回报,建议在选择时保持理性,找专业、讲清楚、签得明白。

五、不确定的时代,更需要一份有准备的平静

这一代华人移民,既要为上代养老,也要为下代铺路;既担心中美局势变化,又考虑未来在哪里终老。

未来有太多未知,而保险就是那份“万一发生了,至少不手忙脚乱”的底牌。

它无法阻止风险,却能帮我们掌控后果;无法让人长生,却能让爱留下方式。

结语:

华人爱买保险,不是迷信,不是盲从,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出事,不舍家人,不愿留下遗憾。

保险不是花钱图安心,而是用计划换尊严。它是我们对家人的承诺,也是我们面对人生不确定时的一种温柔准备。

作者卷舒,美国人寿保险签约经纪人,欢迎扫码咨询,为您量身定做一套退休方案。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为什么越来越多家庭选择IUL?

50岁,年金还是人寿保险?别选错了人生下半场的“双保险”

       跟涨不跟跌的“聪明保险”——一文读懂IUL指数型万能寿险

指数万能寿险(IUL)的产生、发展与现状——为什么它是当代财富规划的重要工具?

打造立体式退休收入系统:IUL、401(k)、IRA与年金的协同战略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