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想:原来美中年轻人都在寻找生活“解压阀”
近日,CNBC报道,越来越多美国年轻人流行“犒赏经济”(treatonomics)。从口红、Labubu玩偶到音乐会,人们不再只等着攒钱隆重庆祝如结婚、买房、升职、退休等“人生重大里程碑时刻”,而是花些小钱增加“小确幸”。
无独有偶,“情绪经济”近年来在中国亦愈发火热,今年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Soul App近日发布的《2025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显示,近六成中国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埋单,“情绪价值驱动消费”已成为“Z世代”消费市场的核心引擎之一。中国青年情绪消费月均支出金额为949元,而且“开心了要买,不开心了更要买”。年轻人工位上挂着“禁止蕉绿”牌子的水培香蕉、购物平台上走红的“好运喷雾”“树洞倾听”等产品便是最生动的例证。
原来美中两国的年轻人都在默默地寻找生活“解压阀”,享受松弛时刻与治愈空间。正如湖南大学教授梅文慧所言,“综观国内外,无论是人际相处还是媒介产品,能够提供情绪价值,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新吸引力。”
“Z世代”爱上情绪消费,其实也不难理解。首先,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买东西不再只着眼于其使用价值,而是看重其带来的情绪体验,从追求“性价比”到讲究“情价比”,正所谓“千金难买我乐意”;其次,作为在数字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这届年轻人喜欢宅、习惯线上社交,潮玩等既能带来真实的陪伴、切实的解压,也能表达自我、找到身份认同。
北京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展示的Labubu周边吸引消费者。(图片来源:中新网资料图)
钱花在哪,既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也是一群人的消费特点,抑或是洞悉一代人的风向标。年轻人像对待身体健康一样正视自己的情绪健康,花点小钱,买点小乐,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时不时地犒赏一下自己,是生活重压之下的一种积极自救。玩物未必丧志,反而能养心、提气。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在自传中表示,“人的幸福,因撞到千载难逢的大运而得者为数寥寥,由日积月累的小惠而生者比比皆是。”不要总把生活的圆满寄望于未来某天的“功成名就”,不妨在平凡的每天里,好好享受用小钱换来的“微小而真实”的快乐。(程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