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想:当“00后”穿上鲁迅同款OOTD
近日,在2025年上海书展上,一件名为“鲁迅同款毛背心”的文创产品意外走红。该背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人文之宝”品牌推出,复刻自1930年鲁迅的经典穿搭风格,不仅受到年轻人疯狂抢购,也赢得了一批学者、作家的青睐。还有网民打趣道,“这不是一件普通的毛背心,这叫文豪战袍”。它既是复古的潮流单品,又是思想的传声筒——穿着它的人,或许也在传递一种价值立场:“我认同鲁迅笔下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对个体命运的关注,对理性思考的坚持。”
鲁迅同款毛背心。(图片来源:成都红星新闻客户端)
这件紫色绞花毛背心的走红,始于对历史细节的温情复刻。1926年,许广平在广州亲手编织的紫色背心,经《两地书》的记载,成为鲁迅形象中极具人文温度的符号。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现代工艺复刻时,既保留了绞花针织的经典设计,又融入贴合当代审美的剪裁,让文物从展柜走向日常,让经典不再囿于纸页之间。
当“00后”穿上“鲁迅同款”在社交平台晒出OOTD(Outfit of the Day,意为“今日穿搭”),他们不仅是在购买一件偶像同款,更是在完成一次文化身份的确认,一种对经典IP的“重新编织”。正如有网民所言,“小时候读不懂闰土,长大后发现自己就是闰土”,当年轻人面对生活重压时,鲁迅笔下的人物与语句便成为情感出口。毛背心由此成为一种“文化盔甲”,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包裹着现实的温度。
从这件毛背心的爆火,可以窥见文化传承的新可能。当Z世代用“鲁迅体”玩梗、用AI技术让鲁迅“开口说话”,他们实际上在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话不是单向的膜拜,而是双向的奔赴:青年在重构鲁迅形象的过程中注入时代精神,而鲁迅的批判意识也为当代青年提供了观察现实的棱镜。正如学者刘平云所言,文创开发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网红产品,而是让经典“从历史符号变为现代IP”,在商业转化与精神传承间找到支点。
“鲁迅毛背心”的成功,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是一次深度思想与轻盈传播的合作。它告诉我们,文化并不排斥时尚,经典也不拒绝被重新解读。只要精心设计、用心传播,哪怕是再厚重的文化,也能在新时代掀起新风尚。
穿上毛背心的,不只是“鲁迅迷”,更是那些愿意与传统文化产生情感连接的当代人。他们或许未必人人都读过《呐喊》,但他们在用行动告诉我们:鲁迅,还在当下的生活里激荡出回响。(司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