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想:《浪浪山小妖怪》的爆火是Nobody的胜利
谁能想到,一个背着水壶的小猪妖,竟能在今年中国电影暑期档成为“顶流”?《浪浪山小妖怪》上映仅十几天,票房就突破十亿元人民币,不仅刷新了中国二维动画的纪录,还超越了许多国际大制作,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票房前列。另外,电影的火热直接推动周边衍生品热销,浪浪山IP毛绒品类受欢迎度最高,角色玩偶更卖到断货。在后《哪吒》时代,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缘何再一次“叫好又叫座”?
8月12日,市民在浙江杭州《浪浪山小妖怪》快闪店内选购周边产品。(图片来源:中新社)
首先,《浪浪山小妖怪》最打动观众的地方在于它的文化根基。影片延续自《西游记》“小妖视角”的创意,脱胎于2023年《小妖怪的夏天》,选择了一个几乎从未被重视的叙事角度。一个背着水壶的小猪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英雄,却以平凡之姿,承载了普通观众的情感投射。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神魔世界与人间现实之间建立了情感的桥梁。观众在小妖怪的挫折与坚持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次,《浪浪山小妖怪》在美学选择上展现了“逆潮流”的勇气。与全球主流动画公司如迪士尼、皮克斯不断追求技术极致、3D写实的路线不同,该片选择了二维手绘、水墨风格,甚至刻意保留“稚拙感”。水墨、线条与色彩的结合,让画面有一种“中国国风童话”的氛围。这种“返璞归真”的选择,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态度:动画可以不炫技,而是讲好一个故事,表达真情实感。
更重要的是,《浪浪山小妖怪》折射出了现实的共鸣。共鸣点是什么?答案就在电影的英文标题“Nobody”里。Nobody在英文里是“小人物”的意思,《西游记》原著中小妖怪也被称为“小的们”。这一词汇指向生活中所有没有成为主角、没有被历史记住的人,是取经路上师徒四人之外无名无姓的小妖,它像极了现实中每一个奔波于生活的普通人。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仙,而是有着懊恼、恐惧、热血和梦想的小人物。这种写实的精神内核,使动画不再只是儿童娱乐,而成为全龄观众的心灵共振。观众在影院里哭笑交织,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生活的隐喻。
《浪浪山小妖怪》告诉我们,所谓“爆款”并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创作者在文化传承、艺术选择与情感表达上的多重努力。当动画能够既让人笑出声,又让人热泪盈眶,它便超越了娱乐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国产动画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真正的好故事,不分国界与形式,能触动人心的,才能走得更远。(王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