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95岁许倬云于匹兹堡逝世 曾鼓励年轻人“往里走,安顿自己”

【本报综合讯】知名历史学家许倬云于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逝世,享年95岁。

许倬云。(图片来源:许倬云微博

北京《新京报》微信公众号报道,许倬云是江苏无锡人,1930年7月出生,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史学系,1956年获文科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进修,196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人文科学哲学博士学位。

许倬云曾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等职,1970年来美,任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校聘教授。1986年当选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他的历史研究最后落脚点总是普通百姓,他总结为“关注常民”“为常民写作”。

中新网报道,“关心天下之事”几乎是许倬云一生的写照。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许倬云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与无尽热爱,此前当被问及人生最大的遗憾,他一字一顿:“但悲不见九州同。”

近年来,年过九旬的许倬云依然笔耕不辍,他坚持写作、直播,始终关注着青年一代的成长与发展,鼓励年轻人“往里走,安顿自己。”

杭州“潮新闻”客户端报道,许倬云的父亲许凤藻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任海军少将。1930年,这个家庭迎来一对双胞胎,取名许倬云、许翼云,哥哥许倬云因先天性肌肉萎缩导致手脚弯曲,一辈子离不开拐杖。许家是书香世家,每个孩子都卓有所成,许倬云的大姐许留芬毕业于清华,她是歌星王力宏的祖母。

成长于抗战年代,许倬云童年跟着家人辗转南北,1937年,许家在四川。7岁的许倬云因身体原因不能上学,坐在家门口的抱鼓石上,目睹川军队伍从家门口走过,赶赴前线。母亲带领许多女工烧开水给部队喝。有长辈驻足评论:“这些人一个都回不来的。”这是许倬云真正有记忆的开端,“忽然从小娃娃变成有悲苦之想”。

就在去世10天前,7月24日,许倬云微博账号留下的最后一条,是他回忆川军开拔前往台儿庄的几个片段。他说,“长大后我才晓得,当年川军派出一个师直奔前线,在台儿庄全阵亡,从士兵到师长,一个不留。这是我最难过的事情。”“所以小孩变大人不是年纪,而是心境。”家国之恸由此刻入孩童的生命深处,日后化作对中国、对中华文化的无限情思。

中新网报道,关于故乡和最后的归属,许倬云曾说:“我的坟地在中国,已经做好了。”许倬云也曾表示:“我真正的归属,是历史上的、永远不停的中国。不是哪个点、哪个面,是一个文化体,那是我的中国。”(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