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新型解压神器成人奶嘴热销,是猎奇还是自救?

【本报讯】继Labubu潮玩、解压捏捏之后,成年人的“精神安抚清单”又添一枚新宠——宣称能“解压助眠”的成人安抚奶嘴正悄然成为新消费潮流。

网络售卖成人安抚奶嘴。(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上海《文汇报》7月31日报道,或出于猎奇、或出于围观,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已突破2亿次。而在年轻用户分享的测评视频中,有人称其缓解了焦虑,有人用它戒零食,更有使用者整夜含奶嘴入睡。

成人奶嘴走红,表面是消费选择,深层是情感需求的投射,更印证着情绪经济的蓬勃兴起。对此现象,医生也发出提醒,其背后潜藏的心理依赖与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成人奶嘴热销背后,口腔健康风险如影随形

在电商平台搜索“成人奶嘴”,瞬间涌现琳琅满目的商品,价格从十几元(人民币,下同)到数百元不等。多数商家宣传成人奶嘴的核心卖点集中于辅助戒烟戒零食、防止夜间磨牙、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等功效。

记者浏览一家热门店铺发现,其主打的一款成人安抚奶嘴月销量已超过2000件。店铺客服透露,今年4月起商品的咨询和购买量明显攀升,近一周就有超700位消费者浏览相关商品,500多人加购。

要警惕的是,热销背后,口腔健康风险如影随形。

在上海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医师赵丙姣看来,尽管成人颌骨发育已经成熟,但持续的外力作用仍可能带来不良影响。“如果每天含着奶嘴4到6个小时,且这一习惯持续超过6个月,就有可能导致牙齿移位变形,致使上下门牙无法正常咬合。”

对于商家宣称的防止夜磨牙功效,赵丙姣认为,咬奶嘴的确可以让上下牙分离,暂时避免磨牙,但其副作用明显,包括牙齿形态受损、下巴后缩等。“针对夜磨牙问题,还是推荐使用专用的夜磨牙颌垫。”

此外,奶嘴本身的材质安全也令人担忧。记者浏览发现,电商平台销售的成人安抚奶嘴中,近三成未明确标注具体材质成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5元以下的低价产品多采用工业级硅胶。在医生看来,医用级硅胶必须通过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检测以确保安全。而廉价的工业硅胶替代品,长期使用可能释放塑化剂等有害物质。

采访中,赵丙娇还提到关键一点,“颌骨发育正常的成年人通常不会觉得咬奶嘴是舒适的,这一行为背后或许还掩盖着潜在的发育问题。”

抚平焦虑的“情感锚点”,单纯依赖外部工具治标不治本

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还有另一个疑问,带着明显婴幼儿标签的安抚奶嘴缘何会获得成年人的青睐?

“就好像大家前段时间疯狂抢购Labubu一般,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玩具,更是一份情感寄托、一份情感释放。”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心理治疗师杜婧告诉记者,“当身处巨大压力之下,人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甚至出现退行现象,比如购买一些幼态玩具、表现出一些幼稚的反应行为来安抚情绪。“这种行为本质是在表达一种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一组数据可以印证这个观点。《2025解压玩具品类洞察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解压玩具市场规模已达55.2亿美元,中国市场更是突破200亿元大关。

说得更直白点,成人奶嘴的流行,或是现代人心理压力无处安放的一个缩影。在社交媒体上,有博主分享,这个奶嘴更像是抵抗世间纷扰的“静音键”,“奶嘴一含,嘴巴一闭,好似关掉和外界的链接。世界瞬间安静,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被挡在外面。”

“除了安抚奶嘴,成年人的世界里,那些能抚平焦虑的‘情感锚点’还有很多,比如毛绒玩具、布娃娃、小枕头甚至是旧衣服等。”杜婧分析,这些东西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性客体”,其依赖可能源于童年安全感的缺失,或是成年后持续的压力累积,未能找到更健康的宣泄出口。

在她看来,适度使用此类产品作为临时安抚手段无可厚非,但单纯依赖外部工具安抚情绪实属治标不治本,更不能用其替代建立健康、多元的情绪调节机制,尝试探索和满足内心的情感需求,方能找到一份内在的平静。

“近几年,成年人回归童真的现象越发显著,消费者更加追求情绪价值和自我愉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王雅瑾提到,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对于能够带来情感满足的产品需求正在增长。随着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未来,更多创新和多样化的“情感陪伴型玩具”将涌现,满足成年人对情感价值和娱乐体验的追求。

在受访学者看来,成人安抚奶嘴的热销,是情绪经济浪潮下的一朵浪花,它映照出生活中的压力,也呼唤着社会对成年人心理健康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有效的支持系统建设。(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