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这场世界级大会上,AI之父将人类与AI的关系比作饲养小虎崽

【本报综合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闭幕式28日在上海举行。闭幕式上,一批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智能驾驶、具身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朋友与围棋机器人对弈。(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新社报道,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顶尖专家参加,包括12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以及80多位中外院士和2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7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企业参展,其中创新型企业达到50%,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项,包括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产品,展品总数、首发首秀较上届实现“双倍增”。

北京中青网报道,相比往届,本届大会展览展示规模空前,集聚硬核新产品。7月26日,作为大会开场主题演讲嘉宾,人工智能之父、诺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就人类与AI的关系分享了诸多观点。

杰弗里·辛顿指出,人类或许与大语言模型相似,都会产生“幻觉”,但大语言模型远优于依赖类比信号的人类大脑。

他表示,人类难以永久留存知识,大脑死亡即意味着知识消逝;知识传递也效率低下,只能通过语言等方式,无法完全复制。而AI可通过共享参数快速传递知识,若独立智能体能共享同一组权重并以相同方式运作,就能实现数十亿乃至数万亿比特带宽的知识传递,前提是所有智能体运作方式完全一致。

在杰弗里·辛顿看来,当前人类与AI的关系,恰似饲养一只可爱的小虎崽,它长大后可能轻易超越人类。为了生存,要么摆脱它,要么找到永久保护自身的方法。“但AI已无法消除,它能大幅提升几乎所有行业的效率,即便有国家想消除,其他国家也不会认同。”

杰弗里·辛顿呼吁,全球建立由各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与国内研究网络组成的国际社群,培养“不会从人类手中夺权的好AI”。

在圆桌讨论环节,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聚焦“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弥合AI鸿沟”这一核心议题,指出当前AI技术集中于少数国家和企业,需全球携手确保技术红利惠及所有国家与群体。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府与政策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教授吉莉恩·哈德菲尔提出,技术获取是普惠关键,但需先解决安全性问题,才能让更多国家尤其是未充分受益于工业革命的国家共享AI革命成果,凸显了公平与安全并重的治理思路。(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