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想:如何破中国古城门票“围”城之困?
近日,云南丽江古城将征收“古城维护费”的消息激起千层浪。一边是管理方面临的资金缺口,一边是商业活力可能受损的隐忧。中国的古镇,到底该不该用门票“围”城?
丽江古城“天雨流芳”牌坊。(图片来源:新华社)
丽江的困境,折射出无数古镇在保护与发展夹缝中的两相为难。一方面是管理方确实存在的资金压力,但另一方面,收费的城墙一旦筑起,就可能形成“与游客争利”的局面。
媒体此前曾报道,湖南凤凰古城收取进城费后,就曾出现游客减少的情况——而凤凰古城“围城收费”取消当月,游客量与收入便应声上涨。浙江湖州的南浔古镇近年来也以“免票”为契机,实现了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双跃升。这生动揭示了门票经济与客流活力间的微妙平衡:门票或可暂时缓解保护之渴,却也可能扼杀滋养古城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免票如同打开闸门,人流涌入带来的餐饮、住宿、文创等复合消费,远超门票的单一收入。摆脱“门票依赖”,转向服务品质提升与业态深度开发,方是古镇在激烈竞争中重焕生机的关键。
事实上,“门票之争”所折射的,更是中国“古镇林立”旅游现状之下,很多经营方面的现实困境。当人们对商业化古镇审美疲劳,不断去开发“原生态秘境”,中国的古镇旅游业也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是甘于冷清门庭,还是破釜沉舟重塑自我?古镇价值不在门票定价的高低,而在于运营者能否以门票为支点,撬动文化保护与旅游体验的双赢。
至于门票,收或不收,本无定法,只看当地营运模式之巧拙。关键不在“收”的动作,而在“用”的智慧。门票资金若仅化作管理经费在账面上沉睡,便是对资源最大的辜负。这笔钱应当成为古镇蜕变的活水,浇灌出独特个性与深厚人文景观,让它们真正褪去“千篇一律”的苍白外衣。门票“围”城,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城墙有无”,更重要的是“城内风景”。若古镇独特精彩,让人流连忘返,那门票就绝不会成为阻挡游客的高墙——君不见迪士尼、环球影城等游乐园的门票价格颇贵,却仍客似云来?(牛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