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中国全球金融竞争力排名第四 美英日位列前三
【本报综合讯】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3日发布《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5》。报告对31个国家进行全球金融竞争力评价,美国、英国、日本分列前3位,中国总排名第4位,比去年上升1位。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央广网)
中新社报道,作为报告发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东民表示,全球金融竞争力即一个经济体的金融体系相较于其他经济体而言,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和管理风险,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能力。
报告评价体系包含金融业竞争力、货币竞争力、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科技竞争力和国际金融治理竞争力5个维度,共43个指标。
报告显示,美国的全球金融竞争力排名世界第1位,在货币竞争力、金融科技竞争力和国际金融治理能力3个指标上均排名全球第1位。
报告指出,中国与美国的分差连续四年缩小。其中,中国的金融科技竞争力连续两年排名第3位,今年分数较去年显著提高,主要推动力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幅提升。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尤其表现在AI人才指数与金融科技信贷水平这两个细分指标。”刘东民表示,数字金融的核心是金融科技,这恰恰是支撑中国不断追赶世界领先国家的最大动力和优势所在。
另据中新网报道,基于高质量论文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科研演进的报告——《全球人工智能科研态势报告(2015-2024)》同日也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发布。
围绕技术演进路径,这份报告认为,2015-2017年主要集中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基础研究方面;2018-2020年,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领域兴起;2021-2023年,大型语言模型、生成式AI、多模态模型成为研究前沿;2024-2025年,可解释性AI、自适应学习、多智能体系统等新兴方向涌现。
“从早期的多元探索,到深度学习的爆发式增长,再到如今的工程化落地与新兴方向涌现,这份报告绘制了一幅清晰的AI科研十年‘跃迁图景’。”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说。
通过关键词分析,《报告》描绘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路线的变化。“‘深度学习’无疑是过去十年的绝对主角。”吴登生说,“深度学习”关键词频率累计增长84倍,尤其在2018-2023年,年均增速高达217%,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