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打卡拍照”变“深度读史”!暑假到来中国“顶流”文物纷纷“出差”

【本报综合讯】随着中国文博热潮,这个暑假期间,中国不少文物纷纷“出差”!7月2日,在浙江嘉兴博物馆,宋孝宗的手诏墨痕犹湿、文徵明的山水氤氲未散……观众屏息凝神,细看这些“出差”文物。近日,“天籁回响——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书画特展”在该馆开展。该展览汇聚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中国16家收藏单位的“顶流”展品。

近日,《宋孝宗赵昚手诏卷》在嘉兴展出。 (图片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报道,据嘉兴博物馆馆长吴海红介绍,四川博物院珍藏的《宋孝宗赵昚手诏卷》是本次展览的其中一件“顶流”展品,“宋孝宗赵昚是嘉兴人,嘉兴‘龙兴之地’的称誉正源于他。而项元汴也是嘉兴人,嘉兴人收藏嘉兴出生的皇帝手诏非常有意思和有故事性”。

“感受到了展览的真诚,非常有意思解读历史的小切口,让我们在家门口得以了解‘嘉兴籍皇帝’与‘嘉兴籍收藏家’的故事。”当地“00后”大学生陈茜对着《宋孝宗赵昚手诏卷》说。

据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刘舜尧表示,宋孝宗赵昚是历史上唯一在嘉兴出生的皇帝,而《宋孝宗赵昚手诏卷》是项元汴的重要收藏之一,其卷首和卷尾都有项元汴的收藏印,藏品在项元汴诞辰500周年之际回到嘉兴展出很有意义。

分析指出,文物“出差”不是简单的空间转移,而是让历史在特定语境中“活”过来。与此同时,文物“出差”热背后,是公众从“打卡拍照”到“深度读史”的需求升级。业内专家指出,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让观众看到稀世珍宝,更在于让文物回归其原有的历史语境,揭示文明交流的隐秘线索,“文物‘出差’的终点不是观看,而是理解;不是展示差异,而是寻找共鸣”。

针对暑期文博游览热度,中国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于近日发布通知,各地博物馆要主动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精品展览和活动,丰富公众暑期文化生活。

眼下,伴随暑期大幕开启,文博游热度正直线攀升。新华网报道,中国官方近日发文指出,暑期各地博物馆要实事求是开展参观预约工作,能够确保安全并具备错峰、分流条件的场馆,原则上可以取消预约限制。

为满足暑期游客参观需求,中国部分博物馆目前已取消了预约限制。比如,深圳博物馆部分展馆延时开放,游客通过安检即可入馆参观,无需预约。太原市博物馆也于暑期实行免预约参观,并在周末延长开放时间。(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