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婚姻辅导、宠物……中国这些新专业提供职业新方向
【本报综合讯】高考季过去,中国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一批新兴特色专业崭露头角。它们打破常规认知,却紧密贴合新生需求,为考生提供新的职业方向。
6月10日,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考场外,考生家长打出横幅迎接考生。(图片来源:中新社)
中新网6月30日报道,2024年9月,中国民政职业大学成立,设立婚姻服务与管理职业本科专业以及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其背后是中国婚姻人才缺口巨大。
业内人士称,仅婚姻家庭咨询辅导行业人才缺口就达20万。随着婚姻工作复杂化,市场对高学历、强理论素养的婚姻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王晓玫介绍,学院开设了《网络婚介产品设计》《婚姻服务与新媒体传播》等课程。学生理论学习结束后,会开展婚姻登记场景模拟,甚至还将课堂“搬”到民政局。
家政学专业近年来也备受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负责人指出,找好家政服务员难的问题长期制约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在养老、育幼服务需求释放和国家推动下,家政学专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河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执行会长王瑜表示,把家政学大学生等同于“高级保姆”是对现代家政行业的误解。2019年4月,吉林农业大学成立中国高校首个家政学院,开设家政学概论、家庭心理学等核心课程。
除了天上的“硬科技”专业外,因铺垫少、反转多、“爽点”密集等特点被网友奉为“电子榨菜”的微短剧,近年来也逐渐走进高校的招生简章。
河南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影视编导教研室主任张永强介绍,学院在政策支持下,经了解学生需求、市场行情及业界学界专家论证,尝试开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微短剧方向),并邀请业界专家授课。但综合专业边界、未来前景等因素,此方向25级招生可能会调整为“智能影像专业”。此外,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也积极探索开设微短剧培训班、编剧进修班等。
宠物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宠物”本科专业。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人民币,下同),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8114亿元。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国世称,在庞大市场的撬动下,中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在中国农业大学落地。“宠物”专业学名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方向)”,其是伴侣动物营养与饲料、新品种培育、繁殖生理、福利与行为等方向结合的新兴专业。该专业学生将学习犬猫行为学、宠物美容与健康、赛马概论等课程。
另据大陆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今年中国各大高校在涉农专业的设置上也出现不少新变化,在培养方式上也呈现更多创新特点。今年,湖南农业大学新增了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涵盖食品免疫学、营养与代谢调控、健康数据管理等知识模块,与产业需求对接更加紧密。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是今年新设置的专业,2025年起首次对外招生,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