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机甲大战”上演!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开打
【本报综合讯】5月25日,《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之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宇树G1作为唯一参赛的人形机器人机型亮相。据主办方介绍,这是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擂台赛。赛后,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发朋友圈称,这次实时直播的格斗比赛再次创造人类历史新时刻,这份荣耀属于大家。
机甲格斗擂台赛现场(图片来源:北京央广网)
北京央广网报道,这场机器人界的“华山论剑”共有四支参赛队伍,比赛采用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毫秒级响应控制系统,“真正让人机操作充满趣味,让机器人电竞既热血沸腾又其乐无穷!”一位参赛选手兴奋地分享道。
宇树科技表示,格斗模式下的人形机器人有三大训练难点,包括:格斗模式瞬间爆发力要求高,需要机器人具备强大的动力系统来提供足够的扭矩,以实现快速动作响应;控制算法精准度和稳定性要求高,控制算法要实时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精确计算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与发力时机,实现对多关节、重心、姿态毫秒级的精准控制,保证动作既有力又不失协调;机械结构强度要求高,在进行该动作时,机器人的机械结构需要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对关节、骨骼等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真人选手手动、语音及体感遥控下,机器人进行了多轮对抗,施展了直拳刺探、左右勾拳、上勾拳、组合拳、前踢、左右侧踢、膝踢、闪避、跌倒起身等复杂动作,总体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平衡性和敏捷性。
“让机器人学会一套动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宇树科技董事王其鑫25日介绍,他们其实都依靠AI的技术手段来让机器人学习。首先动作捕捉会基于一些专业的格斗运动员,根据他们的动作捕捉数据,让机器人在虚拟的世界里学习这些动作。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真人拳击比赛是不能用腿,但此次机器人格斗赛中,由于不涉及对身体的伤害,机器人可以用腿。如果说机器人跑半马更多的是比拼耐力与速度,那么格斗比赛对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平衡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看似简单的起身动作,需要运动控制算法调用机器人全身29个电机同步配合才能完成。倒地以后能不能在8秒内快速起身,是这场格斗赛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评判依据,也是对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一次抗压试验。
“机器人倒地5秒内马上能起来,重心不稳的情况下能调整身形维持平衡,这两点让我印象较为深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法学与AI伦理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田丰表示,“两足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性要比四足难得多。机器狗的重心只需要落在4个脚组成的矩形内就行,支撑的面积大。而两足人形机器人的重心需要落在两足的连线内。”
分析指出,从会走到会跑,从空翻到格斗,人形机器人的灵活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蝶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