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峡想:毛绒兔子千里归家,每颗童心都值得被温柔呵护

今年4月,在巴厘岛的旅途中,六岁女孩莉莉不慎将兔兔遗落在民宿。当其他大人可能会以“再买一个”安慰时,莉莉的父母与他们的朋友却选择用一场横跨山海的温暖接力,为这只兔子安排了一场奇幻之旅,成功让兔兔回家——这个故事近日被分享到网络后,迅速引发400多万网民共情。

兔兔在“奇幻漂流”的路上见证日落。(图片来源:北京《新京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剥洋葱people”)

为何这么多网民大为感动?毕竟,在人们熟知的“大人的世界”里,这一事件本来可以有另一种“解法”:孩子不慎丢了玩偶,首先要面对的当然是家长劈头盖脸的责骂。动员数位朋友送一只陈旧的毛绒兔子回家,似乎有点兴师动众,大可不必。毛绒兔子是孩子的“朋友”?回去再买一只就是了——这样的故事,恐怕不少成年人都经历过。正因为“淋过雨”,不少网民才会为这把“撑起的伞”感动:“兔兔回家了,像是心里破了个洞,然后被补起来还填满了一样”“成年人的世界,或许没那么糟糕”。

近年来中国兴起的“玩偶医生”,也从另一个侧面诉说着类似的故事——陪伴多年的玩偶陈旧斑驳,早已成年的大人们,却愿意花费不菲的价格,只求让“玩伴”恢复如初。若按“大人”的眼光看,这纯粹是浪费金钱,但现实却是“玩偶医生”很受欢迎,甚至要预约很久才能等来“档期”。

中国社交媒体近期还兴起了关于“阿贝贝”的讨论。所谓“阿贝贝情结”,就是孩童对于长期陪伴的毛绒玩具、小毯子等物品产生强烈依恋感。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人会慢慢淡忘这种情结,但是也有一些成年人还保留着自己小时候的“阿贝贝”。互相晒出自己的“阿贝贝”,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晒猫晒狗”以外的另一种风潮。

世界破破烂烂,毛绒绒缝缝补补——看似无关轻重的毛绒玩具,俨然是人们心头伤痕的“创可贴”。物质丰裕的时代,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些柔软的锚点,当社会习惯了用新替旧、以快代慢,却常常忘记有些情感联结无法被标准化生产。当数百万网民为一只毛绒兔感动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暖心故事,更是一个群体对童心的呵护。那些在评论区写下“心里破的洞被补上”的人们,何尝不是在借远方的故事修补自己的缺口?须知真正的成长不是忘记那个抱着玩偶入睡的孩子,而是学会以更温柔的姿态,拥抱曾经与现在的自己。

感谢那些“童真”的成年人,因为他们,我们才能知晓——总有人在用天真抵抗岁月的无情,用温柔缝补时间的裂缝。(牛松松)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