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甘肃看“绿马”、在洛阳合影“姐妹花”!中国博物馆情绪价值拉满了
【本报综合讯】2025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5月18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5月14日,在甘肃省博物馆艺术生活馆“绿马和朋友们之家”,游人打卡“绿马的客厅”。(图片来源:中新社)
“绿马之家”带来沉浸式文化传承
中新社18日报道,当日开幕式上,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国2024年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较上一年增加213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免费开放率91.46%;2024年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51万余场,接待观众14.9亿人次。
近年来,文创沉浸式体验空间渐成潮流,越来越多的文创产品被赋予日渐丰富的“情绪价值”,以交互性强、沉浸式体验佳等圈粉游客,让文物IP走入日常生活。
18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系列活动:“甘博人格研究所——我的文物DNA动了”活动,创新E马当先——“铜奔马”——青铜型人格、莲I达人——“莲花形玻璃托盏”——玻璃型人格等8种博物馆人格;“绿马与朋友们”沉浸式IP主题展览体验空间,以网红IP“绿马”为核心,以“绒化博物馆”“甘肃(不)土特产”两大IP为灵感源泉,开启博物馆文创的全新探索。
“当更多年轻人把一串串呆萌可爱的毛绒玩具挂在包上、车上,意味着文创产品正在成为文化传承、美好情感和情绪表达的重要载体。”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18日坦言,博物馆及文创产品正以创意娱乐化、互动体验化、功能多元化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年轻人为啥去洛阳看“姐妹花”?
北京人民网报道,河南洛阳博物馆近日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许多年轻女性身着汉服,与朋友一起去见洛阳“姐妹花”。这对“姐妹花”是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头梳双髻、饰以花钿、颊点朱砂、并肩而立,甚是可爱。
“我俩从陕西西安过来,特地穿了汉服,就是为了和‘姐妹花’合影!”展柜前,游客孙雅身着襦裙,和好友模仿女俑牵手叉腰、顾盼神飞的姿态。
“2005年4月,我们征集到一批北魏文物。从墓志判断,这批文物来自洛阳宜阳县马窑村的北魏大臣杨机墓。在21件彩绘女立俑中,这对牵手女俑造型十分罕见。”洛阳博物馆副馆长孙海岩说,陶俑身着左衽交领上襦,高腰阔腿长裤,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的交融。
博物馆周边,一些商家推出“陶俑同款妆造”,复刻牵手女俑的双髻发型和花钿妆容,契合年轻人穿汉服、追国潮的新时尚。网络平台上,年轻网友创作的“姐妹花”漫画、短视频等作品层出不穷,让牵手女俑“体验”现代生活。
“汉服穿搭、文物互动,这场跨越悠久历史的‘牵手’热潮,折射出年轻人逛博物馆的新方式。”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说,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注重文博体验的情绪价值,适当改变展陈方式,从“物的展示”转向“人的连接”,将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探索方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