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峡想:月季界“奥林匹克盛会”落地中国,意义不止“花团锦簇”

进入5月,又到了月季争奇斗艳的日子。从眼下直至10月,不用特意买票,不用长途跋涉——路边草坪、道路隔离带、街心小公园,甚至是社区楼下老奶奶的旧花盆……人们可以在很多不起眼的角落与这些热烈灿烂的花中精灵不期而遇。不仅如此,5月10日至15日,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将在北京举办,这是该盛会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目前已有美国、法国在内的46位海外专家确认参会。同期举办的月季展还设了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4个境外风情展园。

民众经过月季花开的北京街头。(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全球月季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落地中国,意义却远不止“花团锦簇”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国早在北宋时期就完成了对连续开花型月季的驯化。到明代,当欧洲玫瑰仍是一季绽放的贵族玩物时,中国市井百姓已在“月月红”的芬芳中感受季节变换。17世纪之后,中国原生月季跨越重洋,在欧洲掀起“月季革命”,中国月季的连续开花基因与现代育种技术的结合,催生出3万多个现代月季品种,让这种东方花卉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底色”之一。

白驹过隙,当20世纪30年代,现代月季开始以北京、上海等地的富裕家庭为起点回归中国,人们却曾误以为这些月季是欧美引进的“洋月季”。再次拨动时针,回到眼下,如今中国成为月季鲜切花第一生产大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月季专类种质资源库,并自主培育出“北京红”“红五月”等50余个新品种,其中十余种出口海外……国际月季大会花落中国,标志着国际业界对中国相关领域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月季“归乡之旅”的最佳隐喻。

今日北京街头的月季花海中,早已分不清哪些基因来自汴京的古老植株,哪些片段镌刻着拿破仑时代的花匠心血。那些被季风带走的古老“基因密码”,在异域文明的熔炉中淬炼重生,最终以更丰沛的生命形态重返故土,完成文明对话最深邃的和鸣。这种超越地域的流动与重组,印证着文明交流的双向奔赴的真谛。

月季有着“花中皇后”的美誉,象征着幸福、美好、和平、友谊。在灿烂的初夏里,人们终将从每一朵绽放的花中读懂:真正的美从不在封闭中永生,而是在开放中永续。(牛松松)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