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照顾失能老人可“持证上岗”!中国发放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

【本报综合讯】近日,中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江苏南通发放,81名长期照护师正式持证上岗,标志着中国设立的长期照护师这一新型工种在江苏率先落地。

护理人员为失能老人进行照护服务。(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新网4月30日报道,中国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颁发活动近日在江苏南通举行,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来,已有约30万人从事长期护理服务工作,但仍存在服务人员技能与失能人员需求不匹配、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为此,中国官方于2024年2月共同发布了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4月19日,中国首场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江苏南通顺利举行,报名考试人数超900人,100名考生参加首场考试,综合通过率81%,81名考生将获得首批长期照护师证书。

上海第一财经网报道,49岁的王汝芳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张长期照护师职业等级技能证书的持有者,她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系统培训和反复练习,她掌握了更多专业技能,以后能够更加专业、规范地照顾失能老人。“实操考试中协助进食的项目,我在日常工作中比较少接触,通过这次准备考试,我掌握了这一项技能,以后如果有老人需要,我也可以为他们协助进食了。”王汝芳说。

“这次资格认证考生报名的踊跃程度出乎意料,因为考场容量有限,第一批考试只能安排100人,我们并没有进行动员,主动来报名的考生已经超过900人,我们会在5月份分批完成全部考试,接下来就会进行常态化报名考试。”南通市医疗保障研究会会长顾忠贤提到。

顾忠贤认为,考生报名踊跃的原因有二:一是业内从业人员对职业标准的权威性比较认可,二是长护险经过了近十年的探索,已经培育出了一大批照护服务人员,以南通为例,定点服务机构里长护人员超过12000名,每个月的收入在5000至6000元人民币,行业发展比较健康,收入较为稳定,职业认可度比较高,从事这个行业的热情也比较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测算,长期护理服务会创造近千万个就业岗位,目前中国的长护从业人员仅为30多万,长护险全面推开之后,护理人员的缺口预计会达千万级,而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老人的失能风险越来越高,对护理人员会形成一个滚动式的需求。(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