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悟空、葫芦兄弟大集结!这个动画展让你的童年DNA动了吗?
在华人的童年记忆中,有那么一批角色,他们鲜活如昨、历久弥新:脚踩祥云的大圣、手舞混天绫的哪吒、一身正气的黑猫警长……这些曾陪伴几代人成长的动画形象,在一帧帧流动的画面中启蒙了最初的想象。 近日,由泰康美术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与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在北京泰康美术馆启幕。让我们坐上时光机,随着记忆的洪流感受中国动画电影的魅力。

图为8月1日拍摄的北京泰康美术馆。(图/王北洛)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展览以逾千件展品与百余个经典角色原稿为线索,致敬中国动画电影先贤。从珍贵的签绘台本、分镜草图、美术设计、手工道具、赛璐珞片,到动画人亲述的口述影像,展览不仅重现了经典动画的创作现场,也揭示了手绘、水墨、偶、剪纸等片种背后的工艺美学与媒介创新。图为8月1日,展馆内陈设的中国动画电影经典作品《哪吒闹海》《葫芦兄弟》海报。(图/王北洛)

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作为“舶来之物”,自20世纪初引入中国,一代代中国动画人披荆斩棘、不断突破动画创作的技术难题和时代局限,逐步构建起中国美术电影的独特创作体系,以别具一格的“中国学派”不断创造着历史。图为8月1日拍摄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主角孙悟空造形稿(1961年)。左侧边栏展示了《大闹天宫》造形设计张光宇设计的三个孙悟空形象。(图/王北洛)

图为8月1日拍摄的展馆内《哪吒闹海》光影艺术装置,右侧墙壁供参观者涂鸦,表达对中国动画的喜爱。(图/王北洛)

1981年春,应日本动画家协会的邀请,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严定宪访问日本,在东京和日本漫画家、《阿童木》原作手冢治虫合作完成这幅《孙悟空和阿童木》。此前的1980年11月,手冢治虫访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拜会了万氏三兄弟。手冢治虫表示,万籁鸣、万古蟾导演的《铁扇公主》.曾对自己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图为8月1日,展馆中一张齐天大圣孙悟空和铁臂阿童木握手的图稿引人瞩目。(图/王北洛)

图为8月1日拍摄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电影胶片盒以及美术电影胶片选段。(图/王北洛)

图为8月1日,观众手持动画角色透卡与哪吒剪影合影。(图/王北洛)

图为8月1日拍摄的偶动画《阿凡提的故事》1:1还原场景。该场景由中国木偶与皮影造型艺术专家焦达复原,焦达的外祖父正是中国折纸动画的开创者、被誉为“中国折纸动画之父”的虞哲光。(图/王北洛)

图为8月1日,美术展售卖的动画人物纪念品文创。(图/王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