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女人》专栏:不再怕“家丑外扬”
作者:则安
偶尔在YouTube上看到这个访谈节目,冗长的标题:“老年痴呆的真相被隱瞞了50年!醫生不敢說的病因,竟藏在子女身上!”然而,我还是被“老年痴呆”、“真相”跟“子女”这几个关键词所吸引。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跟先生还是耐心地看完,百感交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WWuAKX3sqo)
节目中,主持人窦文涛,国内著名教授学者胡泳,媒体人李菁都非常真诚地分享了自家老人患病的程度及对其他家人的影响,还有自己作为子女在看护照顾老人时所经历的种种难以言表的挣扎和煎熬。大家也纷纷从亲情、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探讨人生老病死的奥秘、规律及无奈,还穿插引用鲁迅等大师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作品。大家共同的困惑在于,家人无法能真正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更难找到帮助他们的有效方法。
阿尔茨海默症虽然是个沉重且悲凉的话题,但人们已不再避讳谈论它,因为它近在咫尺,正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父辈和亲友身上。
邻居几年前因新冠症状去医院检查,结果被发现伴有老年痴呆的迹象。邻居长得高大魁梧、英俊潇洒,酷爱户外运动,家里至少有两辆山地越野车。他是技师,动手能力特别强。我家有什么东西坏了,常请他帮助修理,并按他单位的小时工资给他报酬。他患病时才六十岁出头。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怎么也难以接受。不幸的是,邻居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睡都需要人照顾。他的妻子自身也有不少健康问题,不堪重负,所以只好把他送去记忆丧失护理机构。据说,他常年呆在那里,病情还是每况愈下,只是解放了家人。他的妻子也自称寡妇,因为她实际意义上的丈夫在她心里早已死亡。
有位单身的同事,她的母亲在八十多岁的时候患病。她有工作,无法在家照顾妈妈,只好长期雇用护理人员。但是母亲不喜欢别人护理她,总是挑剔、不合作,有时还有暴力行为。同事不得不三天两头请假,同时频繁地给母亲换保姆。母亲九十几岁高龄去世之后,她还像个孩子似地对我说很想念妈妈。听着她说,我也禁不住落泪。
我周日去教会,总是看到一对母女。母亲借着助步器行走,女儿轻轻地在一旁搀扶。母女俩脸上总是带着微笑。我很羡慕她们,因为这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在跟女儿的交谈中得知,她母亲87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我有意问候老人家,夸赞她气色好,穿的衣服漂亮,她也能够温和地用类似的话来回应我。我感觉不到她是个病人。女儿说,母亲大部分时间情绪都很平稳温和,尤其喜欢来教会。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的老爸年近九十。他一生喜欢琴棋书画,写诗做赋,更难得的是自小养成的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他七十多岁的时候还头脑清晰锐利,记忆力和口才都不减当年,喜欢热闹、与人谈古论今,还擅长做思想工作;他腰板笔直,出门总是衣冠穿戴整齐,走起路来比年轻人还有精神。孩子们小的时候,我曾经四次邀请父母来美国与我们同住。老爸喜欢这里的生活,除了跟老妈帮我们照顾孩子之外,他把自己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所思、所想、所闻、所见及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他都写在日记里,有时还画下来;他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写对联,兴致勃勃地跟老妈一起为我们做传统美食。有一次正月十五捏面灯,灯点燃之后,触发了家里的烟雾探测器。刺耳的警报声让大家惊恐无比,手忙脚乱地把面灯统统移到院子里。这件事给儿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每说起,大家都笑个不停!
老爸每次回国时都带走好几本日记,里面是他满满的异乡记忆。回到国内,在跟我们通话或者视频的时候,他总要问起在美国结识的朋友怎样了,提起吃过的东西和去过的地方。而我有时会被他的津津乐道搞得很尴尬,因为在他说的人和事中,有些我竟然都印象全无。2016年老爸过八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请假回国为他庆生,妹妹带着他和老妈专门去机场接我。那时他状态还很好,对我说,如果可能的话,还想再去一次美国。我虽然答应了他,但是考虑到他和老妈的年龄,我们也没再发邀请,打算以后每年回去探望他们。我们也没有食言,2017年和2018年我和先生都分别回去过。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回国的路,我们的机票也被迫取消。感恩的是,父母和其他家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平安度过。疫情三年期间,父母亲还常牵挂我们。得知美国口罩短缺,老爸还专门让小妹从国内买了200个口罩给我们寄过来。尽管平安度过了疫情,但是老爸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在那几年都开始走下坡路。看见身边的老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世,他开始担心焦虑自己的时日。中美航班开放之后,在一次微信视频中,老爸表达了想让我们尽快回去探亲的愿望,希望家人能再团聚一次。于是,我和老公及小儿子立刻订了机票,在2023年圣诞节期间回去探望他。到家之后,老爸见到我们落了泪,样子很可怜。
老爸判若两人。他身体瘦弱,精神萎靡嗜睡,听人说话时面无表情,大部分时间沉默不语。即便说话,也说得很有限,嗓音也不再洪亮。妹妹说,老爸以前的雄姿都已不复存在了!我心里难过,但是表面上还是尽量宽慰他。老爸除了得过一次小中风之外,没有其它严重的慢性老年病。那次中风,让他完全戒掉了大半辈子的烟酒嗜好,日常饮食也渐渐走向健康。坏事变好事,家人都感到是个奇迹。他还曾经在与老妈外出时摔倒过一次,造成一条大腿骨裂,当时也没有手术,保守治疗了一段时间痊愈。老爸自己说他难受主要是上厕所大小便不通畅。去医院做结肠镜检查,医生给他切除了一个鸡蛋大的良性息肉。
2024年暑假,我自己又单独回国,希望能安安稳稳地陪伴一下父母,减轻一下姊妹们的负担。出乎意料,仅半年之隔,老爸的性情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作息时间颠倒,白天困了就睡,夜晚醒来就起。他不停地整理东西,扫地,看到地砖上芝麻粒大的黑点,必须马上叫人清理干净。他经常会跟老妈为鸡毛蒜皮的事争论不休,抱怨弟妹们对他关心不够,不能随叫随到,做的饭菜不和口等等,有时说的话还挺伤人。在饭桌上,他总是嫌别人吃饭太多、太慢,已然不再是以前那个无微不至关心人的老爸。老爸在说了过头话之后也自我反省,并道歉。那时家里请了个钟点工,每天上午过来打扫卫生,做午饭,有时也带他出去散步。近两年,尽管他对自己的大部分爱好都失去了兴趣,但还能坚持写日记,不过常常是提笔忘字,不再自信,总是要问人某个字怎样写。那次探亲我来回二十天,大部分时间跟老爸处得还不错。他愿意让我带他出去乘凉,散步,还能跟人聊天,讲他一生的经历,很有条理。我也为能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而感到安慰。
2024年圣诞假期,因老妈摔伤,我和老公又紧急回去。这一次,老爸的精神状态看上去反而比前两次都好。正所谓“祸兮福所依!”以前我和弟妹们建议请全职保姆,老两口坚决不同意。尤其是坚强、独立、乐观的老妈,她觉得自己不但不需要人照顾,还可以照顾老爸。现在家里终于名正言顺地请了24小时保姆,这大大减轻了弟弟妹妹的负担。周末保姆回家休息,他们会轮流回去陪伴父母。老爸虽然还是挑剔唠叨家人,但是对人际关系还能分得清楚,能跟保姆和平相处,尊重她的劳动;他也知道关心老妈,尽管老妈认为他只是口头上的关心。
因为老爸讨厌去医院,家人还没有带他做过阿尔兹海默症的测试,所以不知道他的这些表现是否与此病有关。询问弟弟,他说老爸脑子很清醒,就是啰嗦折腾人。我也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想多了解一点这方面的信息。阿尔兹海默症神秘莫测,且症状因人而异,医学上尚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延缓症状。https://zhuanlan.zhihu.com/p/432066632)
总之,当人步入老年,记忆、认知、体能等各方面逐渐衰退是必然的,所以性情有变化也可以理解。作为儿女,我们必须要调整心态来面对。父辈的今天,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也愿全社会都来关注阿尔兹海默症这个群体,多给他们一些同情和怜悯,多提供、创造资源和设施来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
人们在经历苦难的时,总要不自觉地去探求缘由和生老病死的奥秘。然而,关于生命,创造了宇宙万物、全知全能的上帝早就在祂的话语《圣经》中启示了一切。对基督徒来说,肉体的衰退和死亡并不代表它的终结,而是通向永恒盼望和新生的必经之路。所以,对父母的健康,无论是目前的状况,还是今后的发展走向,我都愿意心怀感恩地去面对和接受。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这是一个信实的应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