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与夕阳
作者:陶臻
这是2010年的文章,加了一点15年后的想法。今天读起来,还仍然有感受、感想、感慨,虽然年龄老了15岁。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是,浩瀚的宇宙,广阔的天地,奇美无比,奇美无穷,尽管她是沉默无言的。
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自然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欣赏大自然的丰富阅历,赞叹大自然美丽的深情感慨,有自己与美丽的高山流水,大树、花草融为一体的照片。想把这种愉悦的美,这种与大自然在一起的美,有着“到此一游”的满足、自豪和庆幸。若有朋友到访,总会情不致尽地把这些珍藏的照片拿出来,与朋友分赏,听到几句朋友的惊奇、羡慕和赞不绝口,感到了又一次的赏心悦目,感到了对美的又一次重温和满足,这是因为天地有大美,而人人都有爱美之心。
谈起说天说地,我感同身受,有着永远也说不完的天地之美,永远也说不完的我和大自然的故事。我是一个老地质勘探队员,曾走遍大半个中国的无数高山峻岭,趟过无数激流险滩,攀登过世界的最高的山地——西藏阿里。身临其境,深深地感受到天地有大美。现在老了,回忆以往,总是暗自庆幸自己的职业,庆幸自己有着许许多多爬山的惊险和经历,也有过旁人所欣赏不到的奇妙仙境,这些大自然的美妙山川真象一部部电影深深地刻画在我的脑子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引起我深情的回忆,回忆那些艰苦的岁月,但却充满着那些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那些如火一般燃烧的往事。
年轻时,更多关注的是山川的外形之美,关注她的气势、色彩、奇特和险要,也就是特别注意景色对眼睛的刺激,也就是美国人常常爱说的一句话:“To find something caught my eye”,注重的是视觉效应。年老了,想看的是平淡、和谐、以及景致与心灵的交流、沟通和共鸣,似乎更多的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多了一些人生哲理的意味。
大学毕业以后,我在秦岭的深山老林工作了两年。我们吃住就在深山之中,游走在云海之间,朝朝看曙光朝霞,暮暮观夕阳晚霞,已经由开始的惊奇、惊喜,到以后的习以为常,因为看见的次数多了,也就不稀奇了,“物以稀为贵”吗?!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几张珍贵的照片,因为70年代的人还很穷,有照相机的人寥寥无几。
去年有机会乘邮轮到Alaska一游。在船上所看到的极其美妙的曙光和夕阳深深地勾起我的回忆。打开我几乎封存了近四十年的记忆的钥匙,就是曙光和夕阳的美丽以及这些朝霞和晚霞带给我的强烈而又深沉的心灵撞击、心灵激情和心灵思绪,犹如大海的波浪激荡着不停。
清晨时分,站在甲板上,面向东方,朦朦胧胧的山后泛起白光,山后的天空由灰白渐渐变亮,呈现出橘色,渐渐染红了山后的天空,随着红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灰暗的天空渐渐泛蓝,道道霞光湛放出耀眼的光芒。近山的海面,霞光片片,随着波浪的起伏,闪闪发光。伴随着太阳的升起,海面越来越亮,震荡的波涛反射着朝霞橘黄色的光芒。站在甲板上的我也逐渐感受到了太阳的光辉,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大地苏醒了。天空的鸟儿飞舞,海中的鱼儿游荡,船上也嘈杂了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站在甲板上的我,面对渐渐升起来的红太阳,心里热呼呼的。朝阳带来的生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激发人们的开拓、进取、蒸蒸向上的力量和情感,越来越灿烂的阳光,犹如久雨过后的晴天,严寒之后的春潮,给人以温暖、温馨和朝气。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天,那么早晨就如毛泽东先生说的那样,“青年人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蓬勃向上。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曙光和朝霞寓于着人生的开始,她是生命之光、希望之光,是人生扬起风帆,乘风波浪的号角和勇往直前的力量。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的一生同样离不开太阳,离不开阳光带给人们生命前进的动力、方向和灿烂光明的前程。
当白天快要过去,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又回到了甲板上,面对西方欣赏着夕阳晚霞。这时夕阳已靠近远山的山顶,余晖还倒映在山前的海面上,随着波浪的起伏,散发着点点余光,看起来是那样的寂静,那样的协调和和谐,那样的柔和和平和,不戴墨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因为太阳昔日的耀眼的光环已经没有了,有的是淡淡红色的透亮的火球,周边的天空时而红,时而紫,时而灰,越来越暗......
我举起相机,把海水、远山、夕阳都框入镜头。我的侄女突然提醒我说:“夕阳非常短暂,很快就会下山,抓紧拍照”,我立即搬动快门,连续照了几张,在我低头查看照片画面时,夕阳只露出了小半个圆弧,马上就要落山了,可是山后的余晖仍然在海面上散发着光芒。
我庆幸我抢拍到了这几张照片。一张只有夕阳时分才能够抓拍到的有山、有水、有夕阳的照片,一张饱含温馨、平和、和谐的照片。由于景物反差不大,所有画面都非常清晰、协调。
说话之间,太阳真地落山了,残余的光芒也被太阳带走,远山变得模糊了起来,整个大海顿时一片漆黑,只见天上闪闪的星星和我们邮轮倒映在海面上的点点灯光,与船同行。
随同一起观看晚霞的亲朋们也渐渐散去,进了餐厅。我独自站在甲板上,追思起刚才晚霞落山的情景,不禁有感而发,有点失落的感触……
大家都很熟悉的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之好就好在她自然,不耀眼,不争辉,全身的透明透亮,赤裸裸地悬挂在海边。我自然想到,到了黄昏时分的老人。显得那样的自然、平和,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即将走完人生里程的时候,他们少了私、少了欲,甚至无私无欲;多了爱,多了对儿孙的爱,对社会的爱,对大自然的爱;有了宽容,有了包容,有了大度,有了理解。他们也可能有悔,那是对过去不尽人意的后悔;也可能有憾,那是对未尽心尽责尽能的歉意;也可能有慰,那是对自己一生之中多少有的满意、满足、知足之情。
在夕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就好象站在长江边的孔子,望着东流去的江水,所发出的感叹那样“逝者如斯夫”。过去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已经交给了这个社会,被滚滚的人生长河带走了。现在的心中空空如也,虚怀若谷。所以他们发出的声音,就象乐器那样都有一个中空的发音部门,发自肺腑;所以他们发出的声音,象夕阳那样平淡、无华、实实在在,没有一点虚浮华丽之词,正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也。发着光芒的太阳很快就落山了,消失得不见踪影。年近黄昏的老人常常被称之为“风前烛,瓦上霜”,说没就没了,留下了他们的遗憾和悔恨,因为老人自己可能还有未了的心事。后人因老人的离去而后悔没有尽心尽孝。老人的遗憾可能免不了,而后人的悔恨可尽量避免,因此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善待老人,多为老人着想,多为老人做事情,让老人安度晚年。
谁都有像曙光、朝霞那样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希望的年华;谁都有像夕阳晚霞那样无限美好、心地善良、发挥余热余光的年月。乘我们年轻,发愤图强,为国为民多做些好事。到了老年的时候,把一生的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传给下一代,传宗送宝。
当第二天朝霞又映红了东方,曙光照亮大地,太阳重新升起的时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人类新的一代开始成长,人类的接力棒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无论是在曙光朝霞的时刻,还是在夕阳晚霞的时分,都是我们人生闪光的时候!都要珍惜、爱惜,这都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宝贵时光!我们感谢大自然的慷慨!我们感谢天地之大美!我们感谢人间之大爱!
如果要问我,是喜欢曙光还是夕阳,就我一个老者来说,我喜欢夕阳,因为夕阳无限好,因为近黄昏……
老年人喜欢夕阳,与老年人自己已处暮年有关。
由此看来,对景致的观察、喜爱和悟性,与人的心情有关,与人生的阅历有关,与人生所饱尝的酸、甜、苦、辣有关。特别是人们都比较熟悉的景致,因为没有了第一次见到的好奇、惊奇和惊喜,而往往多了一份平静的自身的心灵情感的迸发。
对一个老者来说,面对夕阳色彩、形态的复杂变化,面对夕阳落山下海的下降趋势,不仅有对色彩、形态变化的激动,也会自然而然地与自身的心态联系起来,与自己一生经历的坎坷和有过的辉煌联系起来,与自己的暮年联系起来,与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联系起来,从而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融为一体!
其实人们旅游,除了对一些从未去过的奇、特、险的景色情有独钟外,更喜欢旧地重游,因为那里曾经有过他们足迹,有过他们的生活,有过他们的喜笑和眼泪、辛酸和甜蜜,也有过他们的青春和活力、理想和梦想……
我也喜欢观赏与我所懂得一些的知识有关的景致,因为不仅能看热闹,还能看点门道,我渴望能与我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享受和知其所以然的满足。
人老了,我想看的地方太多了,但最喜欢的是富于表现人生变化和揭示人生哲理的景致,是能打开我记忆的闸门,引起我心灵共鸣,引发我内在的美,激起我心灵的美的天地之大美!
要看到外在的美,激发内心的美,静下心来,非常重要,但的确很难做到。
“静下心来”,谈何容易!徬徨不定、忧柔寡断、好高务远、患得患失、心胸狭窄都是困扰自己的“瓶颈”。
从某中角度来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会使人想入非非,浮燥不定。
曾几何时,“大锅饭”的打破,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刺击了物欲横流,比阔比富;“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刺击快速成名成家的潮流;当官逐权,点燃了官迷和包三奶的空前的热望,出现了疯狂报考公务员的怪现象…..。甚至退休老人把健身这个静心养身的个人行为也疯炒起来,搞起了“健身养身运动”来了,搞起了疯狂的、“广场舞”来了!
在这种山雨欲来的高压之下,在这种钱、财、名利场的巨大诱惑下,谁还能无动于衷呢?谁还能袖手旁观呢?于是都争先恐后的浮躁了起来。而静不下心来,就会明了这些社会“新潮”问题,就会明了浮躁的社会根源,也就会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了。
所谓人生的“瓶颈”是每一个老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瓶颈”,是瓶口变小,说明人到中年以后,事业的选泽变少了,而且瓶内装的东西多了,空间就变小了。首先的是量体裁衣,吐故纳新,放弃一些自己的弱势,集中力量,强化自己的强势。这样“瓶颈”上下就畅通了。
年老了,建议学点哲学,学点逻辑学和辨证法,帮助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而不是胡思乱想,跟着感觉走。建议学点心理学,让心理更健康,也能更好地去理解自己和他人。
有了这些精神武器,也许可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使自己静下心来。不会受环境的干扰,遇事做到心中有数,能分清轻重缓急。在碰到异常、突发事件时,因为有明确的方向,就会遇事不惊,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心有成竹。在被误解、误会,感到委屈时,因为心怀大志,能包容大度,平心静气,不斤斤计较。
方向明确,美梦实际,主次分明,心怀大志,虚怀若谷,包容大度,这样有理有利有节的一步一步地去实现理想,自然就静下心来了。
有的有成就的人,老了会感到孤独,和者甚少了。谦虚一些,低调一些,兴趣广泛一些,朋友自然地就会多起来了!
总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人老了,就要学会做减法,做好一两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了。切记,贪多就会嚼不乱,样样通,就会样样松了!就要学会低调行事,心怀若谷,不计较得失,否则,只能孤芳自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