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综述:台湾大选输赢一线间 哪些因素或影响最终结果?

      香港中通社1月12日电 题:台湾大选输赢一线间 哪些因素或影响最终结果?

香港中通社记者 施鑫岳

2024台湾两项选举1月13日进行投票,蓝白协商未果后,领导人选举呈现蓝、绿、白“三脚督”格局。台湾自1996年选举以来,未有政党连续执政三届,中国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主打政党轮替、重返执政;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希望延续执政;柯文哲挟第三势力,主攻跨越蓝绿。

综合台媒报道,在“蓝白合”破裂后,大选三组人马在登记截止最后一天才正式揭晓,所有选举造势、政治攻防也因此压缩在最后一个多月尽出。蓝绿白激战,输赢一线间,影响胜负关键的首个因素,在于投票率。

观察历届台湾大选,2000年战况惨烈,当年投票率高达82.6%,创历届之最。陈水扁险胜,完成首次政党轮替。接下来的几次大选投票率逐年下滑,直到2020年,青年返乡投票浪潮带动投票率来到74.9%,为近几届新高。蓝绿白基本盘对决,谁能催出更多支持者出门投票,谁就有机会成为最终赢家。

第二,选举逼近,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触发敏感神经,成为左右选情的因素。最典型的是2004年台湾大选前的“319枪击案”,以及1997年台北县长选举前,已故民进党立委卢修一的“跪地事件”。只要能影响几个百分点的选民移动,选战结果都将变得难以预测。

9日下午,大陆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本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卫星发射任务,台湾防务部门却为此发出最高级别警报,英文内容更错把“卫星”翻译成“导弹”,甚至还有“空袭”的英文字眼。让不少人以为两岸要开战,一时之间引发社会恐慌。

警报发布后,正在接受质询的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突然当众宣布,“大陆发射导弹”。错上加错的言行,让外界质疑这又是民进党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目的是在选举最后关头炒热“大陆威胁”,进而贩卖“芒果干”(亡国感),收割政治利益。

第三个可能会出现的变数,则是蓝白阵营之间的选票游离。台湾时事评论员、前立委郭正亮指出,这场选举与2000年相似,当时陈水扁得票率为39.3%,宋楚瑜36.9%,而代表国民党的连战仅获得24%。之前大家认为连战至少有30%的支持,最终投票结果却只有24%,可能有4%的选票流向陈水扁,2%流向宋楚瑜,导致陈水扁胜出。

此外,这场选举还有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关键群体,便是年轻选民。本次选举台湾共有超过1950万合格选民,有超过600万选民年龄介于20至39岁之间,占比高于60岁以上选民。

对年轻选民而言,台湾的住房、薪资、电信诈骗等攸关生计的问题,是主要关切。他们忧心房价上涨、收入增长缓慢和职业前景黯淡等,很多人对执政的民进党和最大在野党国民党都感到失望。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民众党的崛起。因此年轻人最终选票流向,以及究竟有多少人会出来投票,也是左右选举结果不可预测的变数。

这场选举,蓝绿白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路线,结果不仅攸关台湾前途命运,也牵动两岸关系、台海和平稳定。这一票,影响的不只是2024年,更可能是“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退”的分野。是民进党继续执政,还是国民党再度实现政党轮替,抑或是民众党突破蓝绿夹击,明日就能揭晓。(完)

分享到:
来源 中通社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