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中国婚姻登记新规上路:领证不用户口簿、鼓励父母参与个性化仪式……

【本报综合讯】4月9日,中国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自2025年5月10日起施行。条例全文共6章28条,包括“总则”“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内容。

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对新人手持结婚证拍照留念。(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新华社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条例中申请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书面材料:(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二)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申请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一)本人的居民身份证;(二)本人的结婚证。这意味着,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都不再需要户口簿。

济南“齐鲁壹点”微信公众号梳理指出,此次新条例还首次提出,婚姻登记机构可为当事人提供个性化颁证仪式服务,并鼓励邀请双方父母等亲属参与,以增强婚姻登记的仪式感和家庭责任感。此前条例未对此作出具体规定,新规进一步体现了婚姻登记的人文关怀。

旧条例中原规定要求内地居民需在一方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跨省办理需返回原籍,程序复杂。而在新条例提出:全面推行“全国通办”,依托中国婚姻基础信息库及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内地居民可在中国任一婚姻登记机关完成业务办理,极大提升便利性。

新条例新增规定,婚姻登记工作人员在办理登记时,若发现疑似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需立即报告,并协助受害人获取救助。这一条款填补了旧条例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的空白。

此次,新条例首次将“治理高额彩礼”写入法规,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树立正确婚恋观,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旧条例对此类社会问题未作直接回应。

新条例规定,婚姻登记机关需通过中国全国联网系统核验当事人身份及婚姻状况信息,确保登记合法合规。同时,对出具虚假证件或声明的当事人,将依法追责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强化法律威慑力。(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