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想:海外游子们,如果想家了就去听场相声吧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波士顿浮云相声社、多伦多相声喜乐汇的故事。2011年,几名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博士生发起成立波士顿浮云相声社,目前有成员二十余人,逢年过节在麻省理工学院里的一间小剧场举办演出。多伦多相声喜乐汇亦由当地的相声爱好者发起。这些海外的相声社团既安顿了演员,也抚慰了观众;既成为年轻人在海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浮云社演员在后台。(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对演员来说,它是一个排解孤独、安放身心的“乌托邦”。浮云社的发起者之一王冠鹏表示,在生命中,相声陪伴他度过了许许多多孤独的时刻,比如备考的深夜,机场的长椅;另一名发起人冯贺也称,在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时也靠听相声调剂心情,“它非常能帮助一个孤寂的人,尤其是漂泊海外的人,找到家乡的感觉”。多伦多相声喜乐汇的核心演员马威也认为,“虽然我们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但乐出来总是好事”。这些演员们经常从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中采集素材,将其提炼、编排,再讲出来,把日子过成段子,既为观众带来欢乐,又何尝不是一种消解自我苦闷的方式呢?一张票只要一二十美元,他们并不靠相声赚钱和成名,而是将其当作一种滋养与寄托。
对观众而言,它是一个放松休闲、慰藉乡愁的“老地方”。在海外这些相声演出中,台上台下不少都是亲朋好友,有人不只为了看演出,也是为了听几句家乡话,聊聊近况。甚至曾有观众还特意送给演员们几大袋天津包子和煎饼果子。他们并不会以专业严苛的标准去审视和评判台上的演员,反而将其当作一场和老朋友的聚会。台上的人用一种大家都心领神会的艺术形式讲述大家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这种惺惺相惜、抱团取暖的感觉是海外相声社维系大家的根本所在。
海外相声社团也不只是华侨华人的自娱自乐,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浮云社每场演出都有外籍人士来看,还有一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读数学博士的白人演员,还曾有老外堵在剧场门口,只为了再听听浮云社的开场快板。虽然他们的演出也许只在少部分外籍人士心中掀起一两朵小浪花,但那一个个涟漪荡漾开来的样子不就是文化交流最美妙的时刻吗?
相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已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很欣慰看到这些年轻人在海外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挖掘与传承着这份宝藏,点亮了多少海外游子漂泊无依的心。春节又要到了,如果最近您身边有相声演出的话,不妨去看一看、听一听,相信您就能理解王冠鹏的那句——“你总需要些存在于生活而又略高于生活的东西”。(程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