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叙利亚文物正在中国巡展,这批文物将何去何从?
【本报综合讯】近期,叙利亚局势突变,阿萨德政权倒台,叙利亚过渡政府于12月10日正式接管权力,战火未熄。一批正在中国展出的195件叙利亚文物引发网民关注,有传言称“叙利亚文物为躲避战火送中国展览已经三年”。根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此前发布的消息,此次巡展从2021年开启,已经在深圳、广州等多地博物馆举行,下一站或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亮相。有网民担心,巡展结束后,这批文物何去何从?
叙利亚古代文物在嘉兴博物馆展出图。(图片来源:嘉兴博物馆官网)
叙利亚文物“东游”三年
广州羊城派12日报道,今年5月18日,“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开幕。同一天,“叙说——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南宁市博物馆开幕。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此前发布的消息,此次两个叙利亚主题文物展览,系由原有的195件/组叙利亚文物拆分而来。目前,这批叙利亚文物已经告别了上述两家博物馆。
2011年内战爆发,叙利亚陷入了战火,这座裸露在蓝天下的“庞大博物馆”多处考古遗址都遭到了大规模破坏。如今在中国巡展的195件/组文物是否如传言般因躲避战火而来?
叙利亚文物展的起因可追溯至2019年。当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叙利亚有37件文物亮相,那是叙利亚文物第一次赴华展出。
大会闭幕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为配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而展开了行动,通过电邮联系了叙利亚文物与博物馆管理总局,提议在中国举办叙利亚文物展,叙利亚方面立刻给予了积极回应。
新华社报道,2021年,为庆祝中叙建交65周年,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叙利亚文物和博物馆总局共同策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来自叙利亚9家博物馆的共计195件/组文物远渡重洋,开启在华巡展。展览第一站落地深圳南山博物馆,原定于2021年6月11日开幕,然而计划的开幕日期已过,文物却还没能起运。
这批文物数量多、包装体量大,叙利亚机场较小,无法起降大飞机,要转经第三国发运。再加上叙利亚边境时开时关,中途还遇到了地方武装战争,这一路一波三折,时至当年8月方与中国公众见面。南山博物馆馆长戚鑫说,“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值得了”。
从中国沿海地区到西北内陆,巡展3年来,这批叙利亚文物辗转深圳、成都、北京、河北、山西、广州等十余城,线下参观逾百万人次……
它们下一站或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今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了一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叙利亚展(暂定名)中标(成交)结果公告”,该项目以93.8万元人民币成交。
陕西一位考古行业业内人士龚先生(化名)表示,“目前看巡展还会继续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博物馆举行,这个过程中,这些文物都在中国境内,所以能够保证这些文物的安全。这些文物完成巡展,自然会回到当地的博物馆等机构那里去。”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消息,明年,这批叙利亚文物巡展档期包括中国多家博物馆。
叙利亚古代文物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公众号)
研究学者:叙利亚的文物保护者值得信任
成都封面新闻报道,古代叙利亚,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黎凡特”地区,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寄托着人们浪漫的遐想。自古以来,因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在此交流融合。可自2011年内战爆发,叙利亚全国都陷入了战火中。
“作为研究者,我们肯定会因为文化遗产受到破坏而感到痛心。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用冷静的眼光看待,这些文化遗产被破坏的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摧毁者的目的往往不仅仅只是为了摧毁文化遗产。”身为关注两河流域文明20多年的学者,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献华谈到了他所关注的叙利亚文物的安全问题。
如今,叙利亚再度陷入动乱之中。王献华表示,在目前的政权更迭期间,也许会对叙利亚境内的文物保护方面造成混乱。但从他所接触到的叙利亚文物工作者来看,事实上叙利亚有关方面的教育水平、学术水平和认识水平相当不错,这也是让他印象深刻的地方。
“就目前在中国巡展的这一批叙利亚的古代文物,我们借展过来的时候,对方提供的说明材料是相当专业的,水平非常高。也就是说,叙利亚在文物保护、文博管理等方面的同行是值得信任的。我相信他们会在短期内找到合理的方式,让文物得到保护并延续。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的。”他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