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戏剧节落幕 孟京辉:几乎全球最优秀的当代导演和戏剧大师都来过了
【本报综合讯】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27日落下帷幕。绵绵秋雨牵连着街头巷尾的戏剧故事,为古老的江南小镇再添新色。
聚集在“青年竞演”单元蚌湾剧场外的观众。(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乌镇,戏剧汇集起悠长的诗意”
新华社报道,行至第十一届的乌镇戏剧节,从中国戏剧的土壤中生根,幕起幕落间,多元的戏剧形态在此发芽。开幕以来,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24部特邀剧目在水乡上演了86场演出。“今年的特邀剧目风格多元、题材多样。”乌镇戏剧节艺术总监孟京辉说,从题材上,可以看到特别宏大的故事,也可以看到细致入微的日常细节;在艺术风格上,有前卫的、有力量感的、沉稳优雅的。“观众会发现,戏剧和我们的生活一样,都是那么丰富多彩,在乌镇,戏剧汇集起悠长的诗意。”
戏剧的蓬勃发展,既要打磨传统戏剧和经典剧目,也需要寻找创作的源头活水、发掘扩充新生力量。乌镇戏剧节一直在探索实践。
过去十届乌镇戏剧节中,“青年竞演”单元共计179部作品在乌镇蚌湾剧场的舞台上演。“‘青年竞演’的成长是‘爆炸性’的。”“青年竞演”评委会主席赖声川说,从第一届几十个作品到后来每年有五六百个作品。“一批批青年戏剧人才在这里崭露头角,很多已成为戏剧界的中坚力量。”
“期待与中国戏剧人碰撞出的每一次火花”
戏剧节也为乌镇打开世界的大门。悠悠水乡千年沉淀的历史底蕴,化为一座文化沟通的桥梁,连接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戏剧力量。
今年,88岁的丹麦欧丁剧团创始人、欧洲戏剧大师巴尔巴带着《哈姆雷特的云》第四次来到乌镇。“欧丁剧团已是乌镇戏剧节的‘常客’,每次我都对中国观众的反应感到着迷,也期待与中国戏剧人碰撞出的每一次火花。”
行走在乌镇西栅的街头巷尾,处处可见随风飘动的中外戏剧大师的肖像,这让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瓦里科夫斯基印象深刻。“作为剧场人,这里就像家一样。”
如果说1300年历史的乌镇是“封面”,那么十余年历史的戏剧节庆,则是这个在历史长河屡经兴衰的小镇,令人惊喜的一个“章节”。“十一年间,几乎全世界最优秀的当代导演和戏剧大师都来过了,这是乌镇戏剧节‘绝对专业’的体现。”孟京辉说。
明年戏剧节主题为“扶摇”
上海《文汇报》微信公众号报道,本届戏剧节上,经过评委会的评审,《观》与《安全岛》获得特别关注奖;韩燕楠菲则凭借《跷跷板定律》获得最佳个人表现奖。小镇奖的最佳戏剧奖花落《Amy张回到家乡》。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主席陈向宏为其颁奖。本剧拒绝“站队”或“二分法”,聚焦当代青年的生存困境,用现代舞展示琐碎现实中宽阔的遐想空间。
明年10月16日至26日,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将在乌镇举行,主题为“扶摇”,Swirling Up。扶摇,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自下而上的旋风,是鲲鹏得以翱翔九万里的凭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