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知名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逝世

【本报综合讯】知名美籍华人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10月21日在爱荷华的家中逝世,享年99岁。

聂华苓与参加2022年爱荷华国际协作计划的华语作家春树、七堇年、朱和之(前排从左至右)合影。后排为王晓蓝(左)和国际协作计划工作人员娜塔莎。(图片来源:北京《中国新闻》报)

中新社报道,聂华苓去世后,她的次女王晓蓝发布消息,称母亲“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痛苦”。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194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时名中央大学)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后随家人赴台,1964年旅居美国。她于1967年与丈夫保罗·安格尔创办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该写作计划邀请过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作家前往爱荷华进行创作与交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切斯瓦夫·米沃什、莫言都曾参加过该写作计划。丁玲、汪曾祺、王安忆、白先勇、林怀民、迟子建、苏童、毕飞宇等海峡两岸知名作家都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聂华苓也因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之母”、20世纪华人文学界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作家苏童曾表示,聂华苓拥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她真挚从容的书写疏离了传奇,重在倾诉。聂华苓经历了苦难,但她坚韧的性情使她与苦难达成了和解,只留一份备忘录。聂华苓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文集》等。《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聂华苓曾这样写道。作家李锐认为,后面还应加上一句:“果实在全世界。”

台湾《文讯》杂志社21日在社交平台发文追忆聂华苓对国际文化交流的贡献时提到,她因连结世界各地作家、推动世界各地交流与往来,被众多作家誉为“文坛永远的母亲”。

中国侨网则援引作家迟子建的话表示,是聂华苓“最早为新时期中国文学中最为活跃的作家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完)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