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片

《唐探1900》热映 走进博物馆揭秘旧金山唐人街华人历史

今年春节档,除了有“哪吒闹海”,以旧金山唐人街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唐探1900》也在美国院线热映,令1900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风云变幻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而当我们沉醉于电影里的探案冒险时,也不禁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让我们跟随电影的脚步,走进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透过那些珍贵的藏品和馆内复刻的唐人街,走进当年在美华侨华人的烟火生活。

图为2月21日拍摄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阿阮摄)

中国民众大规模来美谋生开始于1848年后的淘金热,19世纪后期,随着华人增多,且开始向城市迁徙,在城市中逐渐形成了唐人街。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展馆内的中国“祯核”地球仪,背景展示了18世纪到19世纪初华人向世界各地迁移的情况。(图片来源:阿阮摄)

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来自广东的大批华人青年来美淘金,他们被称作“金山客”。图为2月21日拍摄的早期华工的历史照片展板墙。(图片来源:阿阮摄)

图为2月21日拍摄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该厅以场景复原的手法,逼真地再现了旧金山唐人街街道两旁的餐馆、裁缝铺、中医铺等,展厅内的各类唐人街招牌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图片来源:阿阮摄)

从中国乘船来大洋彼岸的美国,路途漫长而艰险。由于运载华工的船只严重超载,且旅途条件恶劣,大量华工在抵达目的地前即因海难或病死而葬身海底,因此运载华工的船被称为“浮动地狱”。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展馆内复刻的运送华工的船只客舱。(图片来源:阿阮摄)

除淘金外,不少华工还投入太平洋铁路修建工作。图为2月21日拍摄的来美修筑铁路的华工所用的皮箱。(图片来源:阿阮摄)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华侨在唐人街中自给自足、抱团取暖,凭借“三把刀”在当地立足,“三把刀”分别是剪刀(裁缝铺)、菜刀(中餐馆)、剃头刀(理发店)。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华人理发场景。(图片来源:阿阮摄)

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华人裁缝铺场景。(图片来源:阿阮摄)

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唐人街中餐馆场景。(图片来源:阿阮摄)

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唐人街街角卖香烟的华人女子。(图片来源:阿阮摄)

由于旧金山1906年发生地震,政府机构的移民档案被毁,只要有证据宣称自己是当地出生者,便可以加入美国籍。一些已经入籍的华人为了能让更多家族成员移居美国,编制了一问一答式入境培训资料(俗称“口供纸”),帮助初次入境美国的亲友顺利通过当地移民官的严格盘问。这种“人为”制造的海外出生子女叫做“纸面儿子”。图为2月21日拍摄的“口供纸”。(图片来源:阿阮摄)

分享到: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