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视频

【视频】世界龙岡第十九届恳亲大会(2) 开平赤坎古鎮怀旧

美国凤凰城龙岡亲义公所张肇鸿

在一百多年前,開平還是一個小地方,中心地區在現在的赤坎鎮。赤坎鎮歷史大約有350年,距現在的開平市中心12公里。歷史上的赤坎鎮是開平縣城的所在地,后來才挪到三埠鎮,即現在的開平市區。

赤坎鎮原來是由新會縣分割出來的,由於潭江水圍著赤坎鎮,所以水路交通相當發達。据鎮誌記載,1676年赤坎已有水渡碼頭,雖然歷史不如中國其他名古鎮如周庄、乌镇、朱仙、黄姚等悠久,但赤坎鎮另有一番中西合璧的風貌,因此有“中国第五名古镇”之稱。開平有碉樓1833幢,赤坎鎮三門里的”迎龍樓”碉樓於明朔嘉靖年間建造,歷史悠久。

開平碉樓與村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晚清時代,赤坎古鎮內的面積有三平方公里,約四萬多居民。民國時期,長期在這裡定居生活的大致有五六千人。光緒三年(1877),美國的「長老會」已來到赤坎,在歸國華僑的協助下,創辦了長老會禮拜堂。光緒二十三年(1897),歸國華僑關真人、關茂隆亦在赤坎創辦了基督教循道會禮拜堂。

赤坎鎮有著名的“歐陸風情街"。嶺南地區的騎樓在鎮上非常普遍,六里長的騎樓街有600座房子,是上世紀20年代,由歸僑們沿江修築的。據說,當年的老華僑在衣錦回鄉後,拄著扬杖比手劃腳的,把他們帶回來關於西方的某些印象,或建築圖紙,再融合本地傳統建築風格,建造出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樓房。這些精級的樓宇保留了花窗雕刻和牌坊傳統的風格,又夾雜著羅馬柱、拱形窗、浮雕等西式建築的痕跡,成為赤坎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繁華的黄金時代,赤坎老街的許多樓房只有底層有住家,樓上則是緊關的窗戶,原來樓主都在海外,底樓是看房的遠親或租赁的房客。這些樓主大多是“金山伯”。

到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以後修鐵路、挖河道,關平當地不少農民應招而去。當年把去美國淘金稱作“去金山”或者“去花旗”。這些出過洋的人被赤坎人稱為“金山伯”。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金山伯”們歷經千辛萬苦,省下幾個錢,回家鄉完成“田、園、蘆、墓”的夢想。赤坎的鄉村僑眷多,僑匯暢通,因而商業開始繁榮。那時西方文明也迅速傳入。

1914年,已有小火輪航行於赤坎。1924年,有了第一輛美國福特公司製造的敞篷汽車。1940年代,這里擁有電話、電報和汽車公司。繁華時代的赤坎,金鋪、布行、當舖林立,沿岸開了17間大規模的茶樓酒館,銀號、金鋪興旺。外地商人來來往往,煙館、賭館、當鋪相繼建立,不長的街道就有天香樓等6間妓院,繁華而奢靡。

因為華僑多,先進的西醫學早在民國初年就出現在赤坎,繁榮時曾有“醫生街”,很多醫生都是名牌醫大出身,繁華路上最多的是診所與各種藥舖。

介紹開平赤坎古鎮,是因為古鎮百年來的繁榮,离不開早期出因掏金沙、修鐵路、辟農場、掘水利、做洗衣、開餐館的華僑先輩,他們在异國它鄉含辛茹苦,飽經風霜,流汗流血,甚至付出性命。他們拚命的工作,節衣宿食,而把掙來的血汗錢捎回家鄉養活妻小,並且搞建設,做公益。可以說,沒有華僑,就不可能有關平今天如此繁榮的局面。

開平華僑也把故鄉的勤勞美德,聰明才智,風俗民情帶到了海外。沒有老家開平,華僑也就失去了根,失去了重心和牽挂,家鄉桑梓的美夢也會破滅。所以,開平故鄉和華僑息息相關,榮辱與共,有了祖家平安繁榮,海外華人才能感到真正的安穩和自象。在開平赤坎古鎮,司徒姓和關姓是當年的望族,還有鄧氏、甄氏、張氏等等也是大姓人家,大家共同努力把赤坎建成美好家園。

世界龍岡第十九届懇親大會在開平赤坎古鎮召開是眾望所歸。上一期,我們已經介紹過龍岡古廟,現在,就让我們來欣賞這個古鎮的風貌。

(張肇鴻攝影)

让我們坐上古鎮著名的「噹當車」環游古鎮,欣賞赤坎的街道與「騎樓」。

這座橫跨小河的鐵橋可升降讓車通過。

1914年,赤坎已有小火渡輪。

1940年代,赤坎已有電燈電話。

歐式銀信之源

醒獅與武館

照相館

藥店

江南建築

古鎮的黃昏帶有一絲思古之幽情

它有著歷史的滄桑,也有著美好的未來!

(作者現為亞利桑那華人歷史協會會長,轉載請尊重原創並注明出處)


分享到:
来源 亚省时报

「亚省时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