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思 - 牡蠣壯陽的迷思
作者:Dr.Jennifer Chou
民間有句話:"牡蠣能壯陽"。
這句話是有點學問的。
先說,民間認知的"牡蠣能壯陽"的牡蠣是指牡蠣肉。
牡蠣在中醫主要是指牡蠣殼,並且歸補陽藥類。
#牡蠣殼與牡蠣肉的比較
在中醫理論中,牡蠣分牡蠣殼和牡蠣肉。
牡蠣殼和牡蠣肉是兩種具有不同性味和功效的藥材,分別用於治療不同的病症。
1.牡蠣殼
性味與歸經:鹹、澀,微寒;歸肝、腎經。
主要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
應用:牡蠣殼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它具有潛陽和收斂的作用,可以平抑過盛的肝陽,同時收斂固澀,適用於自汗、盜汗和遺精等症狀。
2.牡蠣肉
性味與歸經:甘、鹹,平;歸心、肝經。
主要功效:滋陰養血。
應用:牡蠣肉主要用於滋陰養血,適用於煩熱失眠、心神不安、丹毒等症狀。牡蠣肉的性質平和,偏重於滋補陰液,適合陰虛火旺、血虛心煩等病症的調理。
#牡蠣肉與牡蠣殼在「壯陽」與「補陽」方面的區別
在理解「壯陽」與「補陽」的區別時,必須認識到它們在中醫是不同術語與概念。
1.「壯陽」是指直接增強陽氣,尤其是針對性功能的提升。主要針對補腎陽,以增強性功能和體力。
2.「補陽」則指廣義上的陽氣補益,可能涉及全身的陽氣調理,但不一定針對性功能。
1.牡蠣肉:在中醫中,牡蠣肉不屬於壯陽藥物。它的主要作用是滋陰養血,而非補陽或壯陽。雖然牡蠣肉含有豐富的鋅,現代營養學認為這有助於維持男性性健康,但這種效果更多來自於營養補充,而不是中醫所指的壯陽作用。
2.牡蠣殼:牡蠣殼被歸類為補陽藥,但其作用並非針對性功能,而是通過平肝潛陽來調節陰陽平衡,尤其是對肝陽上亢的症狀有良好的療效。牡蠣殼的補陽作用是廣義的,主要集中於收斂固澀(自汗、盜汗和遺精等)和調理肝腎,而非直接提升性能力。
#「吃牡蠣壯陽」的迷思
「吃牡蠣壯陽」的觀念主要來自於現代營養學,這是因為牡蠣肉富含鋅,鋅是合成睾酮的必需元素。適量攝取鋅有助於維持男性性健康,特別是對精子生成和睾酮水平的維持。3-4個牡蠣肉就足夠一日的鋅含量,過量攝入鋅可能導致如噁心、頭痛、疲勞等副作用。長期過量攝入鋅還可能干擾銅的吸收,導致銅缺乏症,進而影響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還可能遭遇到水中重金屬或細菌污染。
然而,這鋅的營養素並不等同於中醫中的壯陽作用。中醫中的壯陽藥物是針對補腎陽、增強性功能,而非僅僅通過營養補充來實現治病。因為維持健康和治療疾病,也是兩種概念。因此,將食用牡蠣等同於壯陽是一種誤解。
總體來說,牡蠣殼與牡蠣肉在中醫中的應用有著顯著的區別。牡蠣殼主要用於補陽,但其重點在於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而非提升性功能。牡蠣肉則更偏向於滋陰養血,並不具備壯陽的作用。「吃牡蠣壯陽」的說法更多是現代營養學的誤解,並不符合中醫理論。因此,在理解和使用這些藥材時,應該基於中醫的傳統理論,而非僅僅依賴現代的營養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