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副刊

已经吃饱了,为什么还会忍不住想吃东西?

【本报讯】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有时候明明已经饱了,还有胃口再吃点儿;刚吃完正餐不久,仍然惦记着零食或甜点。其实,这种“饱了还想继续吃”的现象不一定是嘴馋,而是一种心理欺骗:大脑满足了,但胃容量未被完全填满。

天津市民在一家养生自助烤肉餐厅就餐。(图片来源:中新社资料图)

北京《生命时报》微信公号报道,食欲是人类的本能。对于吃饱喝足后,看见其他食物还想继续进食的人来说,这样做似乎显得自制力不足。事实上,它可能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虽然感知“饱”的最直接器官是胃,但真正掌控食欲并操纵嘴巴的是大脑。正常情况下,人们感知饥饿的流程是这样的:饥饿感源于下降的血糖值,当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大脑便会释放饥饿信号; 进食后,随着血糖值上升而趋于稳定,大脑便会提示你“吃饱了”。实际上,此时的胃仍有进食空间。

宾夕凡尼亚州州立大学营养科学教授芭芭拉·罗尔斯提出了一个新词——特定感官饱腹感(Sensory-specific Satiety)来解释上述“贪吃”现象,指的是由于食用某种单一类型的食物而导致食欲下降,而接触新口味的食物后会促进食欲恢复。

根据“特定感官饱腹感”原理,当人们只吃一种食物,即使它格外好吃,也很容易吃饱甚至吃腻;但如果此时端上一盘其他口味的食物或吃点零食、甜点,食欲可能又被重新激发。

简而言之,胃有点喜新厌旧,虽然它的空间还未储存满,但容易对正在吃的单一食物产生厌倦,从而产生饱了的信号;当有新口味出现时,大脑重启食欲,胃开始期待还未吃到的新食物。

相反,“特定感官饱腹感”也有副作用。如果有很多种食物选择,就会促使人体不断进食。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自助餐会让你的食量不自主地“暴涨”;有番茄酱时,薯条能吃得更多。(完)

分享到:
来源 本报讯

「亚省时报」电子版